截至目前,共有六位反对派议员因为在宣誓时「玩嘢」被DQ。而在本月26日,还有两位立法会议员被市民入稟,要求取消其议员资格,他们就是曾经倒插国旗及区旗的「热血公民」郑松泰及「自决派」朱凯迪。
关于DQ案,其实简单明了,就是个别议员在宣誓时公开「加料」或「玩嘢」,违反《基本法》,继而被取消议员资格。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就像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所说的,宣誓一定要庄重、严肃、真诚,这是一个类似「阿妈是女人」的道理,无需强调及重複,是共识。
根据《经济通》及《晴报》联合举办的DQ案满意度调查结果,93%的人满意DQ案裁决。可以说,梁国雄、刘小丽、罗冠聪及姚松炎被DQ,是民心所向。儘管如此,四人还是选用投机取巧的态度来蒙蔽自己,鼓吹自己还有希望,忽悠市民捐钱支持。令人费解的是,为什幺每次事件都要通过捐款解决问题?而每次遇到问题时,市民捐的款项到底又去了哪裏?实在令人费解。
经过几天发酵,DQ案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就在DQ四人组挣扎之际,在反对派议员的发难下,现时最为重要的涉及36亿元公帑的教育新资源拨款却被抛之脑后,一拖再拖。昨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已将原本18项议程缩减至8项,全部都是需要优先处理,而当中排第一位的是教育新资源拨款。今日,立法会财委会将有共4节8小时的会议,是今届会期内最后一次审批政府提出的拨款建议。林郑月娥再次呼吁议员尽快通过拨款申请。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一个立法会议员作为民选代表的基本职业操守。为民发声,急民众之所急,这才是议员们当下最应该做的,而非作出一些无畏的抗争,抑或是像某位大学教授一样怂慂议员「雪上加霜」,令事件更加複杂化。对于议员们而言,现时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教育新资源拨款申请,让幼教到专上学生层层受惠,而非受损。
一个社会的转变,实则是民众意识的改变,否则做再多都是徒劳。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集体做个遵守法治、尊师重道、明辨是非、积极向上的人。让我们彼此协助,搭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