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余论
2010年7月中下旬,美国科斯研究所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召开了为期一周的“生产的产业结构国际理论讨论会”,多位中国经济学家应邀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7月23晚,在芝加哥中国城的凤凰餐馆举办该理论讨论会的结束晚宴上,笔者曾非常荣幸地受邀坐在百岁老人罗纳德・科斯先生旁边。当我轻声问及科斯教授对未来经济理论发展的展望时,这位当今世界“经济学圣人”般的大师怕我听不清,靠近我耳旁,慢吞吞地、但却言之凿凿地重复了两遍这么一句话:“我寄希望于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希望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未来能为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说实在的,在以前每读到科斯老人的类似说法,我常常狐疑满腹,觉得甚为不大可能。因为,以前我总是考虑,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现在太忙,根本坐不下来读书和思考严肃的经济学理论问题。但是,当我从上海往返芝加哥的飞机上读完张维迎教授的这本《市场的逻辑》后,我才深感到科斯这句话的份量,也觉得他的期盼是有道理的。中国经济学家们是忙,因而难能像西方大学教授们那样在理论的象牙塔中静下心来思考经济学的纯理论问题;另外,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的理论分析技术在整体上还有待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学家们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其比较优势之一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的大潮中泛舟,置身其中做“真实世界”的理论思考,且不缺乏思想的创造性。近些年来,尽管笔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运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有不少批评性的分析和评论,但是在心底里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光明前景却始终充满信心。笔者之所以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一直保持一丝乐观,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当今中国还有一批像张维迎这样扎扎实实地思考中国经济社会真问题的经济思想家。这些经济思想家不但亲身参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思考着中国经济社会中所出现的新问题,还不断创生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并不断地把自己的思想传播给知识界和全社会。
笔者感谢张维迎、张军、黄有光教授以及方钦、郝延伟、席天扬、梁捷、黄雄、陈刚、张志华、窦莉梅、邵明波、王勇、童乙伦等诸位博士的评论和修改意见。当然文章中任何现存的错误、问题和纰漏均由作者自己负责。
韦森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信息请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